close

《一個人的療癒》書中有針對處理失落分成七次的個別或是團體處理。

所以,接下來,我終於要進入到自己面對這些議題的步驟囉~

當然,這是我對於自己的開誠布公,分享的內容都是以我個人為主,所以如果有幸去的朋友們,歡迎也可以拿起書本,著手面對自己過往或大或小的失落與情緒!

一起加油!!!

Lesson 1 「以前,我怎麼處理失落」

開始分享之前,作者希望再把前面ch1~6重讀一遍,把曾經經驗過得內容畫起來。驚為天人!我幾乎快把整本書都圈起來了~

由此可知,有多少我們曾經代代相傳、認為是真理的道理其實很傷心、很傷自己。當我還沈靜在這樣的衝擊,其實已經來到了第一個挑戰,把我自己曾經或經歷過對待失落/傷心的方法記錄下來:

 

一、曾經學過哪些面對「失落」的觀念(自己的體悟或他人的教導):

  1. 停止難過
  2. 忽略、沉默以對
  3. 拒絕、反擊這個狀態
  4. 找東西取代/轉移注意力
  5. 不可張揚
  6. 獨自面對、自己處理
  7. 讓「時間」消化與處理
  8. 無奈且必須為別人堅強
  9. 沒有道理或理由的全盤自行吸收
  10. 與他人比較來淡化自己的狀態

 

 

我所經歷過的讓我認為對待「失落」應該以「視而不見」或者甚至是「攻擊式」的回應,這樣可以保護自己讓自己很受傷的心,「看起來」不那麼脆弱、不那麼可憐、更不會覺得很廉價與不應該。

其實我一直都無法理解,為什麼我不能看起來脆弱?為什麼我不能嚎啕大哭?為什麼很多的為什麼都是要我安靜不要動?其實我一直沒有「真的」理解過....,即便後來讀了普心,「推測」因為孩子的哭鬧被標籤上「父母教養」的能力與成效,可是為什麼「我」要去承擔這一切「評價」?那是別人給的、那是別人找來的。我,一點都不想要!

對於我自己過往的「失落」處理方法,已經有點不可考了,畢竟,這近乎30年的時光中也經歷過太多次的「失落」與「傷心」了!

然而在情緒當下的我而言,上述概念產生二度傷害,因為事情沒有被正視,反而被「隱藏」,也因著每次將這樣情緒拋出之後,都會得到反彈、暗示性的回應,以至於最後「接受」這樣的情緒與反應「不應該」在"有人"的場合中展現。久而久之,我也開始「懶得」去處理了,因為自己也處理不來啊!(你說是不是?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習得無助』)

記得,我有段時間超級愛寫有關於「離別」、「無法掌控」的題材,常常在書寫得過程中,情緒溢滿、痛哭流涕,可見得有多少垃圾被放在心上而為處理。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寫下自己從小到大所聽過,面對「失落」的回應。

二、聽過哪些有關於「失落」的話:

  1. 你想太多了!
  2. 你現在在幹甚麼!
  3. 夠了
  4. .........(無言)
  5. 撐過去就是你的了
  6. 大家都這樣啊!(言下之意,沒什麼特別或需要大驚小怪的)
  7. 你不能一直這樣頹廢or…………下去
  8.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9. 沒有人能夠幫得了你
  10. 那又怎樣?
  11. 事情總會過去的
  12. 上帝/老天幫你關了這扇門,會幫你開啟另一扇窗
  13. 你想想XXX都…………了,你還…………(意思就是:怎麼那麼不知足)

 

 

媽啊!當我在羅列第二小題時,我根本不需多加思索或是回憶,這堆話語劈哩啪啦的自然出現,而且還有畫面或是情緒在裡面。照理說,如果過往的情緒都「真的」有妥善處理,應該對於這類型的話語記憶就會稍微輕鬆或淡化。

這些言語和前面的概念類似,都是一些消極、拒絕、忽略的態度。這也就是我所經歷到的回應與學習的身教,當然不是說要指責家長的教育,而應該是說:這個社會發展至今,其實沒有妥善的教育或提供適切的空間讓人們表示自己的低落與傷心,而這些回應也只是過往承襲下來的「習慣」罷了!

當我寫下這些東西時,我的理智仍舊相當高昂。但其實我已經走到一種,逐漸推翻我慣有的生活態度或行為,即便我本來就不認為這些行為與態度稱得上「滿意」。

只是,我需要些沈澱與確認,才有辦法繼續回顧那些只是被忽視的失落.........keep goi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波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