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明慧老師於07年張老師月刊上所刊登的文章,這張照片好唯美啊~呵呵 分享

情變不是被他傷害,只是「我」被撞擊了

口述/黃明慧 整理/雅迪 攝影/黃念謹

黃明慧老師是一位資深的社工師、諮商心理師,憑著專業的口碑,遊走於各個社福機構擔任督導,並在多所大專院校、專業治療機構擔任諮商心理師。黃老師曾經為情傷者辦理治療性工作坊,甚獲好評;為此,本刊苦苦追尋黃老師四處閃現的身影,在她忙碌的行程中,勉強插入一段專訪,請她談談情變的傷害與超越。

苦的來源不是「他」,而是自己的世界受到顛覆、挑戰。

我相信,凡是被動遭遇情變的人都會產生很多層次的痛苦。第一層次的苦主要是「失去」:原有的快樂失去了、陪伴身旁的人失去了、原有的希望失去了……,而且也會有「茫然」,包括:這是真的嗎?可以挽回嗎?該怎麼做才可以挽回?

第一層次的苦開始沒多久,隨即產生第二層次的苦,這個層次的苦主要是因為「質疑」所帶來的憤怒、受傷與迷惘,質疑的內容可能是:「他怎麼了?」或「我怎麼了?」或是「愛情怎麼了?」;至於第三層次的苦,則是後續帶來的影響,如面子問題、學業工作受到干擾,以及身心因為持續在痛苦中所衍生的狀況,如外表憔悴、失眠……等;第四層次的苦,總的來說,就是恨自己:「怎麼還跳不出來啊!」。

基本上,這四種層次的苦中,持續最久的通常是第二層次的苦——因為質疑所帶來的苦;也因此,能否從情變之苦跳脫出來,變得更成熟,關鍵便在於如何處理這個層次的苦,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所遭遇到的。如果我們以受害者的心態,不斷地在心中重複吶喊:「他欺騙我!他把我的真心當垃圾丟棄!我不甘心,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負面的想法不斷在腦中轟鳴,結果只有苦上加苦,無法釋懷;那麼,進一步的反擊與報復行動也就隨時可能發生。

面對情變,我們可以有個跳脫的觀點:不否認苦,但是苦的來源不是「他」,而是自己原本的世界受到了顛覆、受到挑戰。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其中有很多信念、習慣與渴望,形成了個人的特質,也表現在處理情感事件的模式上。愛情的形成,是兩個人因為喜歡,於是努力接近對方,最後得以同行;所以,原本各自不同的兩人世界必然因為同行而產生撞擊;也因此,如果一個人不尋求自我超越,當他談過幾次戀愛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在每一次的戀愛中都有類似的過程和結果。

讓情傷的痛多帶來些益處

一場情變對個人有許多部分的挑戰,例如:

生存價值系統:一個追求優秀、表現優秀的女孩,因為認為自己在情感場域中不夠優秀,所以選擇了一位不太優秀的男孩交往,讓自己有比較大的安全感。可是,兩人開始交往後,男孩卻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女孩經常會給他許多壓力,催促他上進些、努力些;不久後,這男孩就移情別戀了。這場情變顛覆了女孩「優秀」至上的價值觀,讓她看清了兩人互動中,僅僅展現優秀的吸引力是不足以維繫雙方的感情和關係。

透過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女孩慢慢原諒了傳遞優秀焦慮給她的父母,也因為懂得體貼父母卑微求生的心情和辛苦,而對父母有了更多的疼惜與親密。接著,過去生命中一些不曾被她注意到的事實也清晰浮現——人不必優秀也可以被愛;除了優秀,人還有許多有價值的優點。於是,女孩被愛的安全感提高了,欣賞人、愛人的能力也擴充了,整個人比過去更為成熟。 

需求滿足的模式:一位大二的女孩遇到了一位男孩,兩人開始熱戀,男孩早晚接送女孩、三餐陪她一起吃,可是,女孩卻覺得好有壓力。另一方面,男孩生日時,女孩把整個學期節衣縮食省下的生活費買了份大禮送給男孩,沒想到他卻覺得沒必要這樣花錢。於是,兩人爭吵愈來愈多;有一次大吵後,兩人決定分手,因為彼此都覺得很苦,不想再這樣下去了。後來,女孩透過諮商瞭解到,她付出的方式也是自己盼望得到的對待方式,偏偏卻不是對方欣賞、接受的方式。整體來看,男孩用大量的時間和陪伴來表達他對女孩的重視,而女孩卻是透過把自己所擁有的事物,分最大一塊給男孩,來表達他在自己心目中是最重要的。因為價值觀不同,所以就算再努力,兩個人卻都沒有從對方身上得到被愛的感覺。

除了上述兩例,自我還有許多可能被撞擊的區域,例如性別角色期待、家庭權力運作模式、忠貞的尺度、事實期待與應該的分別……等。跳出情變,應該由探索自我受到撞擊的部分切入,同時也應該抱持著情變不該是牽絆生命的黑洞,而是成長的契機;既然都已經痛了,何不讓這樣的痛多帶來些益處,也讓下一次的戀愛可以更美好。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old&s_dir=20070501&s_code=0131&s_ca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波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