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開「社工師/員」身份的一年以來,我有許多衝撞、許多與自己的摩擦,還有很多對自己的質疑與否定。

每次與社福單位合作,我總是要附上一句「我以前做社工」來佐證自己是「社工魂」,

這樣的"自我暗示",其實源自於對於現在角色的否定與質疑…

 

『妳回到初衷想一想…其實每個人在任何一個位置都是有使命與任務的,絕對不是隨便而已』這是那天第一次見面的林老師這樣告訴我。

這句話很常見,但對於這段時間以來的我,卻是如此的深刻而有影響…,我也才願意停下來看一下自己,到底現在如何了?

 

社工以前最擅長的「回到當下」去體驗Here and Now,是我退居二線之後最先遺忘、拋棄的。

 

在這個位置上,我看見,甚至我能擁有更多資源、更多力量(注意,不是能量)。

我也著實在嘗試著將這些資源與力量發揮得更大、更多元。但是,往往在決定資源分配的時候,太多「利益」需要被考量,如同一條筆直的伯朗大道,到最後卻變成九曲橋;決定好資源分配之後,連資源的輸送、接收等等,都是需要層層考量、層層盤算以及規劃(我覺得比較像"預謀")。

最終,這個任務的價值與目標已經迷失在雲霧之中,真的難以成為「具體」可見的成果,頂多拿來耍耍嘴皮子、充一下胖子罷了。

看似很具體清楚的成效,因著無法被徹底量化、無法被徹底展現在個人工作績效評估上,更因為這些成果被視為「理所當然」以及「這"看/聽起來"很輕鬆」的評價。油然而生的,就是一連串的「學不致用」、「偷懶」、「看不見專業」的自我責備。

這些對於個人自我定位的扣分項目,如同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越來越紮實,快要喘不過氣、快要看不透前方…緊繃、抗拒、厭倦…接踵而來。

 

『今天真的很謝謝妳們,因為你知道的,我們組織只有三個人,每一位志工都是我們推動服務的重要一環,你不要覺得沒幫上忙,因為能招募志工來就是最有力的幫忙!』今天,又是一位志工合作窗口給我這樣的回饋,但是,這次卻不曉得為什麼,這句話很有能量、很有觸動。

 

就以志工管理為例,串連並辦理更多不同單位的合作,增加志工投入服務的面向與機會,提昇了志工們的參與率,同步的,也增加了合作單位的服務完成度,並減輕了工作人員的Loading(Loading,往往是壓垮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稻草之一),這是這項工作中最重要、最關鍵的目標了,但是卻只是被長官認定為「基本」。

講求量化、速度的環境之下,要能提昇"人"的服務的「品質」,真的很困難,目前為止也還無解…

但是,我知道,我需要一些停下來看看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的空間與時間,而且,接受自己透過行政工作的安排與規劃,讓社福單位、社會服務在推動與執行上有多一丁點的順暢與輕鬆。

或許,這是我的角色與現況(成效),但是當我能夠接受這個基本價值之後,我想,我才能夠站在這樣的價值上發揮更多的價值與使命吧!

 

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波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