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不喜歡的自己無非是原先的自己遭後天環境所形塑而成的另一個
自己,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真性情因不斷受到後天的成長環境與學習過程的
滋擾,進而真性情逐漸被遮蔽住了。我們所不愛的不過是蒙蓋其上的塵垢
關鍵又在於無法於短時間改變、並回歸到原先的自我。


  每個人的行為是無所遁形的,尤其是對自己而言,誠然,對他人亦然
。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壓抑、限制,甚或刻意想要將自己展現出自己所不想
見到自己的反面,且同時希望別人看到自己所希望被認識的一面,但我們
往往做不到。我們仍舊-且總是如此-被以我們下意識的自我為他人所認
識,而這種行為的呈顯實際上正是真性情與環境所型塑者仍存其巨大影響
時二者間的真實矛盾。他人在某種程度上-如果他具有客觀的眼光,而不
摻雜好惡分別-甚至看得比自己更清楚。自己有時對於這樣的自己無能為
力,甚或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所應對的事情感到遺憾或後悔


  重要的是,我們身旁仍有許多真心關懷我們的人,如朋友或同學。當
然父母是愛我們的,成長環境通常也無太大的善惡之分,只是其間方式或
途徑的影響樞紐在於如何與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自己有所牴觸的問題。成長
環境是如此的,而就感受而言,自己比誰都真切地感受每一個階段;我們
必定想過說,如果將成長環境中的哪一個(與我們本真相牴觸的)因素剔
除就好了。但我們是否也想過,在這個因素的反面也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
今日之善。或許,多愁善感是痛苦的吧,但,對於遺世獨立的詞人,幸與
不幸又豈是凡夫所能妄論?是以,環境給我們的到底是幸與不幸,自己似
乎是最難評判的人。但我始終相信,「不愛自己」是一個過程,它絕不會
是結果。甚至,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成長階段,我們可能不會如此深刻地認
識我們自己,也正因內心有這樣的矛盾與衝突,我們才能更清楚地因而看
到一個真正(被渴望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他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在獨處時面對一個真正的自我。
回想著當日以及過去所接受的與我們所表現的行為,這樣透過生活不斷的
體驗與思想交織出了現在這個自我。我們無法否認任何一個時刻對於現在
的影響,我們更必須親自再回到那個時空,與一段難以忘懷的生命情境再
度對話。


  一個人(此指非真正的自我)行為思想的主要部分,必定是於孩提始
的成長時期(無自覺、自主的思考能力)受其所接受到的一切潛移默化而
得的。不只是父母我們無法選擇,連於我們記憶最為稀散的時期也不是我
們能選擇的。至於自孩提始的一段成長時期,我們要將之歸於後天呢,甚
或是先天,這是個非常吊詭的問題,因為生命的當事者並無法選擇,這是
否也是一種「命運」?

  我們所結識或遇見的人究竟在我們生命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呢?或許他
們在結識以前不曾對我們於型塑過程有太大的影響,但我們透過更廣闊的
人際視野即得以認識更多的自己。我們或許可以說,大多數的人從大學時
才有真正的自覺、自主思考與意識,並從這個時候開始清晰地自覺要找到
一個真正的自己。而我們於此所做的也正是要將過去成長環境對我們的影
響(與本真牴觸)開始漸漸移除,當然,在這過程當中是痛苦的;而其實
,人的一輩子通常只為了找尋一個真正的自己。永遠記得孔子所說:「五
十而知天命」,我想這是仲尼找到真我的人生境界的時刻:從「十有五而
志於學」,到「三十而立」,到「四十而不惑」及至五十歲,才完全明瞭
自己的本來心性-「天命之謂性」這條路是很漫長的,但我們依然必須走
下去。


  我相信我們身旁永遠有許多真正關心我們的朋友,他們無涉於我們的
成長型塑期-影響最鉅大的那一段時期-(當然,現在我們仍處在型塑的
過程,但畢竟我們現在有自覺意識),而我們對於他們沒有對於成長過程
中的反動意識,同時,他們對於我們而言雖可能是生命中的過客,然而我
相信他們每一位都是貴人,他們可能在未來無法常常在我們身邊,但那一
股無形的力量仍永遠在我們身旁守護著我們,而那股力量就是:友情。


  生命之歌是如此響亮地在我眼前演奏著,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與
背景,也都經歷了不同的成長過程,每個人的內心或許都有許多不同層次
的情感,那或許是複雜的,或許我們自己對於自己一時也無法看透,但於
此間卻有著一份最高潔純粹的友誼在我們身邊。真正去感受那種關懷,真
正去體認那份命運給我們的溫暖雙手,也同樣用對待我們真心朋友那樣的
心情來看待自己。愛自己,不再那麼難。


  我們學習關懷別人,學習愛自己。我常常告訴我自己,愛就是自己不
曾得到的東西,卻願意為他人付出。永遠相信這個世界有真、善、美,永
遠不要忘記面對生命的初衷,更永遠不要忘記當我們在最無助時我們曾經
受到的關懷與愛。我們缺乏的是勇氣,缺乏的是向世界說「我愛你」的勇
氣,當我們對世界付出生命的光和熱時,世界也會給我們生命的力量,我
相信友情必定不斷在我們生命中注入一股源源不絕的熱力,也必定曾經幫
助我們走過生命的難關,而我仍堅信,未來依然會如此。


  靈魂因眼淚而美麗,我相信我們的朋友中每個人都有一顆最真的心與
最善良的靈魂,只是等待我們去發現。交心並不難,歸根究底就是包容那
個被環境所型塑的外在性格;而對我們而言,到底那些關懷與愛曾經給我
們的是多少的生命的勇氣,相信靜下心來必然可以如數家珍。生命的感動
就是因愛與關懷而度過一切的難關,而也同時說明了靈魂的堅忍與美麗。
愛自己,並不困難;愛,不過是要我們真正了解、並感謝曾經幫助我們度
過生命挑戰的每一貴人他們的無私,真情,必然是無私的,而真心的朋友
也必然有真情與真愛。


  愛自己,不過就是永遠不因外在的挫折而放棄內心的夢想,而也願意
與別人分享;愛自己,就是相信我們的最高理想有達成的一天而永遠不放
棄希望。而當我們達成的那一天,我們會更加感謝,因為一切都是這麼美
好。


  我曾經溺愛自己,但那不是愛,那是放縱。但我現在終於了解到,關
懷別人才是愛自己,包容別人就是包容自己。當我們不因為假而放棄真,
不因為惡而放棄善,不因為醜而放棄美,那我們的人生將會更有意義。


  因為我們了解,其他人對我們的每一分真心關懷也都讓生命的交響樂
章更加動人,彷彿通過這樣一次次的傳達,也在向我們懇訴:好好愛自己
吧,你並不孤獨,在人生的道路上這個世界永遠陪著你走。

--

  只有使人類互相聯繫,而不遺棄,才有價值-藝術家並非只愛藝術,
而是要熱愛人類,只有具備這種力量的藝術家,才有不朽的創作。

~〈托爾斯泰致羅曼羅蘭書〉節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波哩 的頭像
    波哩

    Living

    波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