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因為在籌劃有關「人際孤獨」議題的講座
所以較注意相關的文章或訊息
以下這篇轉自中時部落格,我覺得不錯~
----------------------------------------------------------------
孤獨讓生命飽滿

我家附近有隻怪雞,非常認真的怪雞。每天淩晨準準的五點天才濛濛亮,就扯開嗓子啼叫,直到七點半,車聲開始鼎沸為止,這是牠的認真;好笑的是,每天正午,幾無例外的,牠老兄也扯開嗓子啼叫,直到午後二點半,附近大樓的鍋鏟聲、肉香味告一段落為止,這是牠的怪。 

發現牠特殊癖好的是老大東兒。東兒很少大驚小怪,天塌了都與他無涉,對人、對事的評論詞,甚少超過五個字,比方說,一抬頭看到新聞報導是陳水扁,他從來只有一句話,﹁唉,這個人。﹂

那天中午,東兒酷酷地從陽台走進客廳,坐上自己的電腦桌前,冷不防一句話,﹁那雞有病!﹂我從電腦螢幕前抬起頭,沒聽懂他說些什麼?一臉狐疑。東兒的妹妹婉兒,沒事人兒般地頭都沒抬,照常掛在電腦上,搭了這麼一句,﹁你別管牠,牠有躁鬰症。﹂兄妹的倆的對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忙不迭問,﹁你們在說什麼雞啊?﹂沒人理我,房裡空氣凝結,兄妹倆的老爸也在電腦前,彷彿咱們這幾句打破空氣的對話,對他造成無比干擾,沒好氣地開了金口,也只有幾個字,﹁你自己走出去看看嘛。﹂

數秒內,客廳恢復靜默,我走出去,站在陽台上,白花花的陽光在秋日午後還是這麼刺目。遠遠地就聽到那隻怪雞用力嘶叫著,閉上眼,這隻雞的叫聲,伴隨著車聲、嬰兒的哭聲、還有間歇地孩子的笑聲。這個都市,多麼熱鬧,這麼多聲音,交錯飛閃過我家樓外,卻又這麼沈靜;因為,所有的聲音,都干擾不到窗內。

站在城市喧囂之外,這喧囂竟就成了安寧靜好的一部份。回轉室內,不知是因為那怪雞,還是陽光,室內各踞一隅的家人,彷彿都成了靜態構圖的一部份,在這個框框裡,時間既是流動的,卻也是靜止的;空間是靜態的,卻也是持續變幻的;電腦鍵盤聲密集的驚人,構成的卻是嚇人的安靜,因為沒有人言。三秒鐘,我竟就回看了廿年。

就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各踞一隅的二個人,變成了三個人,三個人變成了四個人,四個人的組合方式,剛開始是媽媽或爸爸抱著東兒,接著是爸爸或媽媽抱著婉兒,還有一段時間總是婉兒貼著哥哥。如今,誰也不理誰。婉兒桌前最熱鬧,身上掛著MP3,嘴上跟著哼著歌,線上遊戲還在進行,隨時跳接MSN,最要命的是她總還有功課沒寫完,一雙小手可忙得很;東兒則是MSN為主,線上遊戲為輔,掛著的身機則是SKYPE,就看他一個人,傻蛋似地突然爆出一陣大笑,說著這個空間沒人聽得懂的話;爸爸的工作規模總是最大的,永遠搞不清楚他是在修電腦還是抓資料。

就在這個狹窄的空間裡,人世間可能關係最密切的四個人,完全可以不相互干擾,宛若路人甲、乙、丙、丁。我們的生命有這麼大部份是重疊的,但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還是會有迥然不同的生命故事。

我們經常玩這樣的遊戲,出門用餐,四人盤踞一張桌,各啃各的菜,各看各的書,一餐飯可以完全靜默,時間與空間,在沈默中流動,在流動中沈靜。不論老的或小的,我們享受自己的孤獨,在短暫喧囂片刻中的孤獨,不被打擾,甚至是拒絕被打擾。打球的時候,通常是爸爸陪著婉兒,東兒即興式地跑他自己的、跳他自己的,累了,就橫躺在草皮上,無所事事,而媽媽九成九抱著一本書,在操場上像個怪物式地一動也不動。即使,媽媽接妹妹下課,也不再大手牽小手,相反的,咱們講好了媽媽得遠遠地看著她走,不可走進讓她和同學感覺得到的距離,說要感覺不到,其實絕對感覺得到,我們只消抬抬眼,就知道了,還是各走各的路,直到婉兒和同學說再見。

那天,從台中回到台北,看到煙霧迷漫的小會議室裡,多了一幅光遠的攝影作品,端詳了半天,整整齊齊幾張靠椅,各人坐各人的,沒人干擾別人,遠遠地坐著也防著被他人干擾。第一時間:孤獨;第二時間:悠閒;第三時間:人生。就在這張靜止畫面中,看到了時間與空間的流動,而你不會知道安靜的背後,是悲歡離合還是一片空白?

我竟彷彿又聽到台中家樓外那隻不知名的雞的啼叫,想著想著竟就忍不住笑了,原來我家裡,也可以有這紐約格林威治村的一角。不論是一張靠椅,或者一台電腦,舉世滔滔,即可與我無涉,生活因孤獨而飽滿。現在我和婉兒又多了一個生活密語,﹁我要坐到格林威治村的靠椅啦!﹂

http://blog.chinatimes.com/summer/archive/2006/10/16/11874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波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